开设账户 登录
人美中国书画网,中国书画,人民艺术网,人民美术出版社 返回首页

刘建华的个人网站 http://www.rmzgsh.com/?20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超然的艺术

已有 308 次阅读2013-6-28 16:02

1997 年我在昆明第一次见到刘建华,当时他还住在那里。从那之后,我们会不时地交流,谈他的艺术发展。每年他都会给我看新作;开始时,他还有些忐忑,可能想寻求我的认同;后来,他逐渐自信,对自己选择的道路信心日增。我们两人同岁,但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见证了他的成
长:最开始,他的[视觉]语言或许还有些“本土”或过时,而如今,他变得日益敏锐,对于新的灵感来源始终保持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他都抱有极大的好奇心,这让他迅速成长,表现力日臻成熟。2006 年我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他之前的发展;现在他希望我再写一篇,谈谈
06 年之后的情况。??   ?? 
过去这几年,我自己也有了些变化。我变老了,意识到没有太多时间能去以最诚实、最适合的方式理解并表达自己。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于那些通过创意和自我表达实现自我的人而言,屏蔽其它所有欲求,专心自我表达的欲望会变得尤为强列,它会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目标。?? 
我相信,建华和我之间的默契与日剧增。这让我有信心表达出我真正的想法。真实也是我写评论的必要条件。?? 
有个问题我会直接或间接的问自己和艺术家:为什么要做艺术,也就是艺术的目的。我觉得艺术不是一份工作,或是谋生手段。艺术创作必须来自一种原始的、深层次的诉求,艺术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艺术不是一门职业,不是消磨时间的工具,也不是业余爱好。艺术不能走捷径或
是耍小聪明。人生有限,我们不能虚度,也不能用无聊的事情来“消磨”时间,这些做法都有违一个人的真我。?? 
我感觉,有十年时间(大约是 2000 年到 2010 年),许多中国艺术家在国内外被成功和赞美所包围,无法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得不受市场、画廊、艺评人和其它力量的左右。而那些最好、最认真、最真诚的艺术家如今已经开始回归自我,就像是一个人彻夜狂欢之后回到了家中。他们对所有
的东西都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对作品进行了总结,以诚实的态度梳理自己的作品,摒弃空洞、炫目的元素,强调那些更加微妙的东西,不再受大众的理解或认可的左右,专心自我的需求。
我觉得建华正在专注于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这也是他生活经验带来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结果。?? 
东方 VS 西方,还是老调重弹??? 
我不太支持把世界生硬的分为东方和西方。可能因为我有半辈子都在东西方之间往来,也可能因为我知道有无穷多的“东方”和无穷多的“西方”,很难去搞清楚“东方”和“西方”到底从地理上和历史上如何定义,另外,一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不得不延用这些说法,而陈词滥调从来
都不利于人类思想的发展。?? 
我最近一次见到建华是在 2011 年 11 月的上海,他告诉我,他意识到他在创作与一些社会问题有关的主题的大型作品时采用了一种“西方”的视觉语言。这些作品包括《你能告诉我吗?》(2006年)、《义乌调查》(2006 年)和《出口——货物转运》(2007 年,为上海外滩的沪申画廊内巨大空间中的个展创作)。他十分真诚的承认,这些作品从视觉上效果强烈,容易让观众理解,就算是参观展出《义乌调查》的上海双年展的不同层次的观众都能够看懂,但是这些作品充满了社会政治元素,没有太多空间承载艺术元素。显然艺术家自忖不足,觉得在把作品做得更容易理解的同时忽
视了一些重要的内容,刻意让它们符合那些虽未明确表达、但已然相当明显的某种当代艺术的要求。?? 
我们很难去描述一件艺术作品“艺术”在哪里,因为艺术无法定义;换言之,艺术无法界定。但是,不论从理性层面,还是从语言层面,艺术作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都非常容易界定。讨论我前文介绍的三件作品不需要涉及任何复杂的、困难的内容,一切都直接明了。可能这也表明了这些作品
缺乏一些“额外的”、艺术层面的东西,建华有感于此,要去思考自己的作品,并做出改变。??  建华用“西方视觉语言”描述一个聪明的、知识丰富的艺术家用作品反映社会问题的方式,可以为某个特定的空间或是某一个委托人定制作品,造成一种视觉和认知的冲击;这种表达方式可能被识
别为舶来品,这让艺术家深感不安。从出身和文化背景来看,我是“西方人”??   (虽然在过去二十五年里我有很长时间在中国度过,让我已经成了个“混种人”),但我觉得这个过程应称作“可预见的、政治正确的技巧”,它属于某种特定的、已经流行许多年的艺术创作方式(我特指现场制作的装置作品)。先不论它的起源(当然是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我认为这种艺术创作方式缺失一种更加微妙的、难以言喻的感觉,这种感觉很难去实现,也很难解释。在过去五十年里,艺术的“观念化”一直占支配地位,从这个概念的名称我们就能看出,它让艺术作品的观念居于作品的完成度以
及美学和(难以描述的)艺术性之上。可能这一点在如今的西方和东方(中国)都一样,因为现在这个全球物质化的时代让我们关注“事实”、“客体”和“能指”,而忽视了“感性”、“主体”和“所指”。??   我希望为建华指出的是,这些中外艺术家使用的方式方法的确来自西方,但如今它反映了一种全球的潮流。这就好比我们不能说来自欧洲的油画和摄影作为视觉媒介不适合今日的中国人。这种说法肯定已经不合时宜。我这么说并不是为许多艺术家选择做“流行”的当代艺术去找原因,或是说明我对他们的认同(这些选择有的是自由做出的,有的是强加于他们的),这种艺术得
到了画廊、美术馆、拍卖行和(少数)独立艺评人的支持。选择向“那种”视觉语言靠拢的艺术家可能会量身打造作品,但还是会透露出一种已有的定式。?? 
不过,我要赞扬建华后来的选择:采用中国古代深厚文化中那些更能体现自我存在方式的元素。他觉得自己不是中国文化专家,但是他能感觉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自己体内慢慢地生根开花。因此他创作了《无题》和《地平线》,重拾瓷这种他最熟悉的材质,以更加复杂的方式表达自我。我也想
告诉建华,我很高兴见到他的这种转变,这不是因为他决定去重新发掘中国古代文化(我本人十分敬重和热爱古代文化),而是因为他对于这种传统技艺的需要;这种传统构成了一种遗产,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人欣赏它,感叹它的深邃和不受时间影响的特质,并产生情感共鸣。??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SCRM|小黑屋|人美中国书画网  |网站地图
邮箱:brushwork#163.com(#更改为@)

GMT+8, 2024-5-19 04:07 , Processed in 0.697188 second(s), 11 queries , X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