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账户 登录
人美中国书画网,中国书画,人民艺术网,人民美术出版社 返回首页

清泉石的个人网站 http://www.rmzgsh.com/?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西厢美记(上)

已有 435 次阅读2012-10-17 15:31 | 西厢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时不时会有那样的一种慨叹。两个相遇的人,你看我好,我看你好,怎么看怎么好,心中禁不住就生出一种恨来,恨老天的安排太迟,为什么没有早点认识?!

正是“相见恨晚”之意。

人与人之间如此,那人与物之间呢?

情理自然也是相似的。

我每赏到好人,或好物,一般不恨其迟,少惋惜的心情,因为知道凡事必有迟早,遇人必有早晚,识物必有先后,何必着急。

无为心态如平静的湖水,难起涟漪。

只是,极其偶尔之时,如此宁静的心,也要狠狠激荡一下。

因看到的物,超出了自己对世界的估算。

 

明朝的版画在中国的历朝历代里,是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那个时代,真的可用百花齐放来形容,商业发达,手工业繁荣,微弱的资本主义气息也在萌芽,小说、戏剧与诗文词赋均发展到很高的地位。

而艺术如寺院壁画、书籍版画等,其绘像之精美,雕刻之细巧,都不是以前的朝代可作比拟。

版画在明朝以前,仅作为书籍的一种装饰,或作封面,或作插图。

但到了明代,因印刷术的迅速扩展,作为插图的版画,慢慢就脱离了它原有的附属作用,成为了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绘画艺术,且派别众多,风格各异。

陈洪绶便是那个时期顶尖儿的版画家,他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以及《西厢记》等,因对各种人物的形态与气质有着独特深入的刻画,真的不知迷醉了多少的行家与平凡人。

 

我也迷醉于陈洪绶的水墨人物,迷醉于他的版画,一直想,要看明代的版画艺术,陈洪绶当是其中顶尖儿的高手,能欣赏到他,明代的版画基本上就算没有错身而过。

然而,世界是出人意料的,艺术是出人意料的。

在看过另一套彩色套印版画《西厢记》后,我惊异地发现,陈洪绶不是唯一站在山顶的高手,在版画的成就上,他有一个实力完全相当、甚至更空灵的对手,站在他的对面。

这一套《西厢记》只有二十一幅图,却可以与他几百幅版画相抗衡、不相上下。

这便是收藏于德国科隆博物馆的彩色套印《西厢记》的插图本。

可以说,在看到这一套插图本之前,我所能欣赏到的插图颇不少,文学名著里,专业版本里,册页里,各种插图应有尽有。

多年来与这样多的插图见面又见面,熟悉又熟悉,人已经习惯它们的样式,可以叹尽其妙,却从来没有过特别的诧异,感到过出奇的新鲜。

 

但德藏版的《西厢记》,却让我摒弃了过往的平静心,心弦振荡,简直不知能说点什么好了。

它那么地有别于我过往的视觉经验,表现形式完全超越我见识过的所有版画,满纸的卓然独立,一腔的奇思异想。

它的最异之处,是非常巧妙地运用了中国民间艺术里的许多元素,却又超越了这些艺术的单一性与单薄,丰富地叠加了它们。

在设计艺术还不发达的那个时代,它同样成功地运用了设计的装饰功能,却又远超仅仅作为装饰的那个设计语言,将设计、民间寓言、传说与真正的艺术融为一体。

更由于它非凡地将套色印刷加以了运用,整套版画显得那么自如、雅致、流畅,看得人禁不住要拍案叫绝。

此时方知 “相见恨晚”里为什么要用上一个“恨”字。对一人,或对一物,怎么爱都表达不了那种心情时,恨字显然是一个最有力的收尾。

 

德藏版《西厢记》共有21图,图图说尽过于漫长,我挑出其中最有品质的12图,来说明它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这是全套版画的第二图“遇艳”。写英俊有为青年张生,上京赶考路过普救寺,偶遇相国千金莺莺小姐,惊其为天人,找着机会向莺莺的侍女红娘打听美人的情况。

这些故事的人物,这个打探的情景,被置于一个近似于玻璃鱼缸的精美器物中,后露半个鱼缸的雕花托底,整个画面因为有了桔红托架与鱼缸的造型,艺术的叙事语言忽然有了别样的巧思与味道,真是太妙了。

若说鱼缸置于托架之上来完成此幅图画,也是成立的,只是整体的画面感会变得单一与规矩,那种错落有致的韵味会减弱,构图也会与后面的重复,真真聪明至极。

还有,这是多么简洁的画面啊,太利落了。图中张生双手抱拳的谦恭样,红娘倏忽间有点吃惊的模样,也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这是全套版画的第五图“解围”。张生爱上暂住普救寺的莺莺小姐,武将孙飞虎听说有个天下无双的美貌小姐住在普救寺,也带兵前来围攻抢夺,扬言三日以后要与小姐成亲,不然铲平普救寺。正好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是位武将,张生写信给他求救,白马将军杜确在普救寺僧人惠明的帮助下,擒拿了孙飞虎,救了莺莺。

这第五图描绘的正是白马将军与惠明围追堵截孙飞虎的情景。用民间的走马灯来表现三人惊心动魄的追逐场面,还有比这更巧妙的吗?

全图笔触细致清新,不厌其繁却干净利落,走马灯飘逸的垂饰带出了画面的速度与动感,鱼、蟹、雁雀的图式也穿插其间,这些来自民间的元素经过再创造又回到民间时,那该得多少人的喜闻乐见啊。

事实上,在中国的版画史上,这样的构图,这样的想像力,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是全套版画的第六图“邀谢”。杀退了孙飞虎,救了莺莺,功劳全在张生,莺莺的亲娘老夫人要宴请张生,是自然而然的了。此图描绘的是侍女红娘在去请张生赴宴的路上。

此图的构思与第二图“遇艳”有相似之处,人物被置于一青铜器物之上。比我们通常所设想的构图,不知巧慧到哪里去。

此件器物称作“觯”(zhì音“志”),专作盛酒用,那不就暗示着请人喝酒吃饭之意么。

觯的描绘简繁相间,简的地方放人,繁的地方雕刻纹饰,不至使画面单调,又使其上的红娘显得能透气。如同第二图“遇艳”一样,觯的盖子是打开放在一边的,不使画面显得单一呆板。

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此图隐去了故事的所有主人翁而只画了急步匆匆的红娘,真的是时代改变与开放了,一个小小侍女,也可作一页画面的主人了,且着衣有色有态,已表明那时的人已有了一缕民主思想了。


这是全套版画的第七图“负盟”。崔夫人请张生赴宴吃饭,原意本该是遵照以前的承诺,谁杀退孙飞虎谁便可娶莺莺,这当是两个年轻人的定婚宴席。可是老夫人想到张生与莺莺门不当户不对,便于宴席上改口说要他们认成兄妹。爱慕莺莺的张生如当头一棒,爱上张生的莺莺也是眼前一黑,二人饭吃不下一口,酒喝不下一啖,完全失去了主张。

这是一张美丽简洁的图,莺莺与张生站在地毯上,老夫人与红娘站另一边。二人亲昵的姿态已表明了他们不想做兄妹而想做夫妻的心愿。而红娘在小说中是一个敢想敢说的小女生,她大约正在说老夫人做得不对吧。

桌椅地毯都画得极漂亮,椅背上还挂有刺绣坐毯,全画染色都非常的雅致。

到了明代,画家们如仇英一样,已经逐渐学会透视法了,此图的透视就是比较准确的,桌椅板凳看上去并无不妥。

 

这是全套版画的第八图“听琴”。老夫人毁婚,引出张生与崔莺莺的满腔愁怅与痛苦,红娘体味他们的痛苦,便安排莺莺去张生的窗前听他弹琴。

画面很好地描绘了“碧澄澄苍苔露冷,明皎皎花筛月影”的意境,书生弹琴,美人听琴,窗内窗外,怎一个愁字了得。

人物演绎的故事被框在一个饰满花草的框架中,好似一幅画中画一样。这与前几幅把人物放在鱼缸中、觯中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是静止的画面,便不将它放于运动类的走马灯似的造型中,这样全套版画动静相宜,再好没有了。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SCRM|小黑屋|人美中国书画网  |网站地图
邮箱:brushwork#163.com(#更改为@)

GMT+8, 2024-5-7 02:45 , Processed in 0.673976 second(s), 13 queries , Xcache On.

返回顶部